复旦大学的电光源研究工作,始于1960年。
当时我国的电光源工业还比较落后,工厂只能生产
一些普通的钨丝白炽灯和荧光灯,远远不能满足
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当时石英玻壳的加工,石英
与金属的真空封接等技术国内尚未解决。60年代
初,由蔡祖泉教授带领的一个电光源研究小组在
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及有关单位的
协助下,仅花了两年时间就解决了上述技术关键,
并制成我国第一只高压汞灯。到1965年又先后研
制成功了碘
钨灯、长弧氙灯、超高压球形氙灯、超高压汞灯、
空心阴极灯、氢(氘)弧灯、同位素氪(86)灯等
十余类照明
光源和仪器光源,大大缩短了我国电光源研究水平
与国际上的差距。

     1978年为了适应电光源事业的发展,正式成立了
电光源研究所。研究所下组建四个研究室:气体放电研究

室,光源化学研究室,光源电器研究室及照明设计和光源
测试研究室,另有一个中试车间,开始较大规模的电光源

研制工作。工作内容涉及到电光源机理,材料与工艺,测
试标准,方法和仪器,近代照明技术和新光源的中间实验

生产等。 先后研制成功了大功率水冷电极超高压氙灯、
电影外景摄影镝钬灯、高显色性高压钠灯、电控式紧凑

型荧光灯等十多类新光源;研制成功复合式大型自动分布
光度计、紫外辐照度计、核爆炸亮度仪等测试设备。其

中有十多项获得了国家科委或部级省市级奖励。

     近年来,电光源研究所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所的综合
优势,进一步开展新光源重点是各类节能光源,光源材料,

光源用电子器材,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及照明工程CAD辅
助设计,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形成研究开发推广一体化的

科研机制,并为电光源行业的规模生产提供成熟的技术工
艺和技术装备。

     电光源研究所还开展对放电机理和各种放电器件的
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对介质
阻挡放电的研究及应用、真空放电及应用方面已取得初步
成果。与此同时,电光源研究所还注意与企业间合作
研究,使科研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为适应科研与开发的
需要,现在的电光源研究所有四个研究室组成。

     (一)节能光源研究室

     主要从事节能光源机理研究和开发,包括等离子体
光谱学,等离子体诊断,放电基本过程研究,放电模型计

算模拟以及新一代节能光源的探索和研究。研究室还开
展其他气体放电器件及应用的研究。

     (二)照明用电子技术研究室

     主要研究开发高功率电子镇流器,各类新光源用电
源,镇流器及其附件,和高频无极放电机理研究,开展智

能照明和照明控制系统的研究。

     (三)照明技术与测试研究室

     主要开展照明设计的计算机实景模拟研究,为国内
外重大照明工程提供设计,研究和开展光源参数自动测

试的方法和设备,建立照明器具测试设备,研究新的测试
方法,标准和设备,建立红外、紫外的绝对强度测试方法,

标准和设备。

     (四)光源材料室

     研究开发各种新型光源用材料,包括灯用稀有气体、
循环剂、汞合金、荧光材料及各类填充材料。

     电光源研究所又是系、所合一的机构,研究所于1984
年建立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是国内唯一设置光源与照明

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又是全国照明电器行业协会的人才
培训中心。建系以来,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已为电光源行

业培养和输送了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大专生
和短期培训人员累计2000多人,为我国光源和照明行业

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员。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原设电光源专业,后改为光源与
照明专业,系内教师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是研究所的科研

骨干,他们在发展我国电光源事业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返回